港口方面,今日照、青岛港焦炭现货震荡偏稳运行,现贸易现汇出库:准一级1880,一级1980;工厂承兑平仓:二级1950,准一级2050,一级2150;均含税价。
《通知》明确,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1月31日全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生活物资保障工作视频会议要求,督促辖区内煤矿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煤炭生产工作,强化内部管理,维护职工健康,保障煤炭稳定供应。要加紧研判春节后煤炭市场需求走势,加强煤炭调出地与调入地的信息沟通,畅通公路运输,积极争取铁路运力支持,做好产运需三方衔接,保障全国电煤库存处于合理水平;优先安排好疫情重点地区以及东北、京津唐等地区的煤炭供应。
要细化工作措施,有序组织休假人员返岗,具备条件后及时复工复产。《通知》明确,发挥带头作用,争做行业表率。企业要合理优化岗位配置,最大限度发挥人员效用,保障复工复产进度。对于复工复产进度迟缓、产量恢复慢的煤矿,各地和有关中央企业要强化责任落实,及时进行督促约谈。《通知》强调,要实施日常调度,强化责任落实。
要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及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严禁在合同约定以外随意涨价,严禁以各种理由不履行中长期合同,严禁限制煤炭外销。严格执行煤炭中长期合同及基准价+浮动价定价机制,严禁在合同约定以外随意涨价。1月至11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3个行业减少。
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00万亿元,同比增长4.4%;发生营业成本79.99万亿元,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1%,同比降低0.39个百分点。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8.89万亿元,同比增长6.0%;负债合计67.61万亿元,增长5.3%;所有者权益合计51.28万亿元,增长6.9%;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7.2%。据统计,1月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00.7亿元,同比下降2.1%(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比1月至10月收窄0.8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2477.7亿元,同比增长4.0%,营业成本16217.0亿元,同比增长6.6%,利润总额2662.7亿元,同比下降1.7%据统计,1月至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6100.7亿元,同比下降2.1%(按可比口径计算),降幅比1月至10月收窄0.8个百分点。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18.89万亿元,同比增长6.0%;负债合计67.61万亿元,增长5.3%;所有者权益合计51.28万亿元,增长6.9%;资产负债率为56.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1月至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5.00万亿元,同比增长4.4%;发生营业成本79.99万亿元,增长4.6%;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1%,同比降低0.39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2477.7亿元,同比增长4.0%,营业成本16217.0亿元,同比增长6.6%,利润总额2662.7亿元,同比下降1.7%。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939.1亿元,同比增长5.4%,10月份为同比下降9.9%。
1月至11月,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3个行业减少。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0.6%;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47.2%中国能源研究会高级研究员牛克洪对记者说。实施煤炭去产能,在提高煤炭供给保障能力的同时,煤炭生产及供应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另外,煤炭产能进一步向三西一新四个资源禀赋好、竞争能力强的地区集中。东北、华东、华中产能则继续收缩。
在增量上,现代煤化工作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稳步增长。如何定位?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给出的答案是兜底保障。
在存量上,燃煤发电清洁化进展迅速。这段话蕴含两层深意:一是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向必须立足国内,必须深刻认识到煤炭的基础性保障作用,不轻言去煤化。从存量上,做好燃煤发电、燃煤工业锅炉的清洁化。节能改造累计完成6.5亿千瓦,占全部煤电机组65%以上。小型煤矿数量则为1548处,减少了452处。具体来看,在源头上,我国进一步优化了煤炭生产及供应结构,大力发展高精度煤炭洗选加工,实现煤炭深度提质和分质分级,并在流通环节对用煤质量严格把关。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着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将占有基础性地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煤炭,煤炭的需求体量之大要求我们必须做好煤炭产业的区域布局、市场定位和高质量发展路径设计。同时,大型现代化煤矿比例增加,中小型煤矿占比减少。
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煤电机组累计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以上,提前超额完成5.8亿千瓦的总量改造目标,加上新建的超低排放煤电机组,我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煤电机组已达7.5亿千瓦以上,占全部煤电机组75%以上。从中管窥,未来对煤炭的发展将着重优质产能供应,即巩固去产能成效,释放先进产能,实现优质供应,做好市场供需调节。
做好煤炭与煤电、煤制油、煤制气等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全国单矿平均生产规模达到104.6万吨/年,较上次公告期的91.5万吨/年增加14.3%。
清洁高效利用是战略方向合理安排煤电建设投产规模和时序,着力提高电煤在煤炭消费中的占比,持续降低供电煤耗。中型煤矿1002处,较上期增加8处。两个月前召开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在谈到煤炭和煤电的发展时提出,根据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科学规划煤炭开发布局,加快输煤输电大通道建设,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有效开发利用煤层气。已核准(审批)、开工建设煤矿1010处,产能10.3亿吨/年,较上年同期增加约0.1亿吨/年。
任世华对此持赞成态度,他进一步解释道,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应从三方面入手,从源头上,把控用煤质量。充分发挥煤炭的稳定器作用近来对煤炭的讨论,显得更加务实。
2018年,晋陕蒙新四省(区)原煤产量占全国的74.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此次公告显示,我国大型及特大型煤矿共823处,较上期公告增加1处。
会议在部署2020年能源系统的重点工作任务时指出,继续稳基础、优产能,切实抓好煤炭兜底保障。12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保障优质供应是重点如何做到兜底保障?2020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求:逐步淘汰30万吨以下落后产能煤矿,有序核准新建大型煤矿项目。无论是实施《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严禁高灰分高硫煤,还是明令禁止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散煤流通,我国对煤的硫分、灰分、挥发分、排放指标等限制越来越严格。一方面,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煤炭的调峰需求更加强烈。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对最新煤炭行业产能情况进行了公告。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国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证照齐全的生产煤矿有3373处,产能35.3亿吨/年,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9亿吨/年。进一步提升电煤比例,有效减少了煤炭低效、分散、高污染的直接燃烧利用。
一方面,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约53.9%。二是推动煤炭安全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发展。
煤制烯烃产能932万吨,产量431.7万吨,同比增长10.0%。从增量上,探索新型利用方式,发展化工转化。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